足迹
一战,二战风云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4章 德军突袭比利时 埃本-埃美尔要塞的陷落5月10日-12日(第1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一、空降利刃:埃本-埃美尔要塞的闪电突袭(5月10日)
    (一)&0t;北方直布罗陀&0t;的战略价值
    埃本-埃美尔要塞位于默兹河与阿尔伯特运河交汇处,控制着通往比利时都布鲁塞尔的咽喉要道。这座耗费25亿法郎、历时3年建成的混凝土堡垒,配备12门120毫米要塞炮、7门75毫米反坦克炮,地下通道总长4公里,被比利时称为&0t;无法攻克的欧洲第一堡垒&0t;。其设计初衷是封锁德军从阿登森林方向的进攻,却因战略误判成为被突袭的目标。
    (二)&0t;花岗岩&0t;行动的精密实施
    德军第7空降师第1伞兵团1营b连(&0t;科克连&0t;)承担突袭任务,该连120名士兵分乘11架dfs0滑翔机,于5月10日凌晨4时30分从德国科隆机场起飞。滑翔机在距要塞15公里处脱离母机,利用夜色和地形掩护实施无声降落,其中3架精准降落在要塞顶部的装甲炮塔旁。
    突袭部队使用特种爆破装置:
    -空心装药炸弹:炸毁要塞观察哨和机枪阵地
    -磁性炸药:吸附在装甲炮塔上实施定向爆破
    -火焰喷射器:清除地下工事内的抵抗
    至上午10时,德军仅以6人阵亡的代价控制要塞,俘获比利时守军1186人。这一行动创造了军事史上次以空降兵攻克坚固要塞的战例。
    (三)运河桥梁的连锁失守
    与要塞突袭同步,德军空降兵夺取了阿尔伯特运河上的3座关键桥梁:
    -坎尼桥:第2伞兵团3连乘滑翔机降落,用塑性炸药摧毁桥梁爆破装置
    -沃伦桥:空降兵冒充比利时工兵,欺骗守军打开桥门
    -热梅普桥:使用折叠式突击梯攀爬桥梁立柱,消灭桥头堡守军
    这些桥梁的失守,使德军第6集团军的装甲部队在5月10日黄昏前顺利渡过运河,突破比利时东部防线。
    二、装甲洪流:从荷兰边境到比利时腹地(5月10日-12日)
    (一)&0t;b集团军群&0t;的南北钳形攻势
    德军b集团军群(司令博克)投入36个师(含4个装甲师),分南北两路进攻:
    -北路:第18集团军进攻荷兰,吸引盟军注意力
    -南路:第6集团军为主力,沿亚琛-列日轴线直插比利时
    其战术核心是利用荷兰的低地地形实施牵制,将盟军主力吸引至北部,为南路装甲部队在阿登森林的突破创造条件。
    (二)列日防线的迅崩溃
    比利时在列日地区构筑了12座钢筋混凝土要塞(如蓬蒂斯堡、埃沃堡),但这些要塞存在致命缺陷:射界固定、缺乏反坦克武器、内部通风系统落后。5月10日下午,德军第6集团军第1装甲师抵达列日外围,其先头部队使用sdkf1装甲侦察车实施侦察,随后调用600毫米&0t;卡尔&0t;臼炮(绰号&0t;雷神之锤&0t;)对要塞实施定点爆破。至5月11日黄昏,列日防线的7座要塞被攻克,比利时第3师伤亡达40,被迫向西撤退。
    (三)阿登森林的装甲奇袭
    德军a集团军群(司令龙德施泰特)的第19装甲军(古德里安)在阿登森林的行动是突袭阶段的关键。该军下辖3个装甲师(第1、2、10装甲师)和2个摩托化师,配备1224辆坦克(含183辆iii号、43辆iv号坦克)。5月10日凌晨,装甲部队利用阿登森林的隐蔽性起进攻,比利时第5师在马尔什地区的抵抗因缺乏反坦克武器而迅瓦解。德军装甲纵队以每日40-60公里的度推进,其先头部队于5月12日黄昏抵达默兹河畔的色当,完成对盟军防线的战略迂回。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xslb.net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