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1979黄金时代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56章 在柏林(第1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“许导演,初次见面!”
    “陈,呃……”
    “叫我陈先生就好!”
    在去柏林的飞机上,意外碰到了许鞍华和另几个年轻导演,他们被邀请去参加其中一个单元叫“亚洲电影研讨会”的,同路。
    许鞍华30多岁,还留着长,没有后世那种硬朗的感觉。
    她也是香港新浪潮导演,已经拍了处女作《疯劫》,赵雅芝、张艾嘉主演。这个女人很生猛的,《疯劫》里有一场验尸的戏,她专门跑去香港警方验尸官的现场观摩,还跃跃欲试想亲自上手。
    她不用多介绍了,代表作无数。
    “感谢陈先生在媒体前赏脸,夸我,没骂我。”许鞍华也很健谈。
    “哎呀,这个就很尴尬了。我说那些话的前提,就是我觉得与当事人不能碰面,谁成想这么巧,好在我当时没说你什么。”
    “哈哈!不过你评价的蛮准确,我确实喜欢现实题材。我正在筹拍一部越南背景的电影,哎,就是你们的夏梦女士投资的。”
    “那伱不怕被封杀?”
    “我一个文艺片导演,在乎什么市场?有戏拍就拍喽!”许鞍华无所谓。
    这片子就是《投奔怒海》了。
    原本找的是周闰,周闰怕被封杀,于是又找了刘德华,刘德华是新人嘛,有戏拍最重要,里面还有林子祥。
    全片在海南、湛江拍摄的,拍到一半又被讨厌的港媒曝光了,包括刘德华、林子祥在内的所有人,都写了悔过书。
    许鞍华压根不屌,就不写。
    所以陈奇也刻意套近乎,日后,啊不是,许导就算了,以后也能拉过来。
    …………
    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,一行人终于到了西柏林。傅奇也带了人前来,要卖《致命弯道》。
    1979年,中美建交,签订了包括电影交流条款在内的一系列协议。
    美国的态度,直接影响整个西方阵营的态度,所以在这一时期,中国与很多西欧国家都签订了类似协议,电影交流开始频繁。
    顺带一提:总有人说那个年代中国封闭,拜托那不是封闭,那是我们被西方世界封锁了!封闭和封锁还是要搞清楚的。
    后来中苏交恶,美国觉得有机可乘,认为可以拉拢中国对抗苏联,中国也需要调整战略大方向,这才有了乒乓球外交,小球推动大球,尼克松访华,直至后面建交……
    西柏林的早晨。
    一行人刚落地,就见到了一位高高大大的外国人,热情的先和方玉荣拥抱,看的龚雪、傅进恭直皱眉。
    方玉荣不以为意,对外工作的都很开放,也是叛逃大户。
    “这位就是我们竞赛单元影片《燕归来》的导演……傅导演,这位就是西柏林影展的主席,莫里茨得哈德尔!”
    主席亲迎?
    傅进恭吓了一跳,连忙握手,操着半生不熟的英文问候。
    “这几位是我们参展作品的主创!”
    “欢迎来到柏林!”
    哈德尔又与陈奇等人握手,态度非常积极,笑道:“我已经为你们安排好了一切,请下榻酒店休息!”
    一行人上了车,李文化忍不住问:“小余,这里的食宿都是他承包么?”
    “对呀!本来是自己掏钱的,但主席先生为了表示对我们的看重,就由主办方承包了。”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xslb.net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