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国潮1980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一百二十四章 肥年(第2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同样的,作为宁卫民和张士慧来讲,既然便宜坊的后厨有了哥们儿,当然弄几个不在话下啊。
    这杨子就在除夕前一天,特意给宁卫民和张士慧留了十二个鸭架子。
    个个都用油纸包好了,捆上了,还教了他们回去怎么熬架子汤的办法。
    张士慧拿了四个,自己留俩,给女朋友家俩。
    宁卫民拿了八个,除了自己的,也正好给三家邻居们一家分俩。
    所以这一年的除夕夜啊,扇儿胡同2号院的几家人,还都能炖上一锅鸭架子汤喝了。
    那么综合起来看,既然有了这么多好东西,谁还能说这不是个肥年呢?
    当然,过年也免不了需要气氛的营造。
    所以“忙年”的最后一项采购,鞭炮是必不可少的。
    这年头,鞭炮不像三十年后有那么多的种类。
    全部加在一起不过十几种,且几乎都是比较传统的品类。
    不过在这其中,也是很有讲究的。
    就比如说,鞭炮鞭炮,小的叫“鞭”,大的才叫“炮”,
    “鞭”中最便宜的种类,就是湖南浏阳产的“小鞭儿”。
    暗红色包装纸,“鞭”也是红色的,价格以两毛一一百头为单位往上累计。
    这种炮因为个头小,装药量少,所以燃放起来响声也小,甚至用手指甲夹着它的屁股直接在手上燃放也不会伤到人。
    同时因为价格便宜,是当年京城孩子的最爱。
    可即使这样,由于社会整体消费水平低。
    小孩儿把这种“小鞭儿”买回家去,也很少有燃放整挂的。
    通常情况下往往是小心翼翼拆解下来,一个个单独燃放。
    即使有哑炮也会掰开点燃其中火药,美其名曰为“刺花”。
    京城还有另外一种“鞭”,就是本地产的“钢鞭”,也称为“查鞭”。
    这种“鞭”分大小两种,小的能顶浏阳“小鞭儿”俩,大的铅笔粗细。
    是土色鞭炮,引线长,装药量也多,爆炸时产生的声响也大,因此价格也要高一些。
    一百头“小查鞭”卖三毛,“大查鞭”四毛,规制和价格计算方法和“小鞭儿”相差不多。
    而除了上述两种“鞭”之外,剩下的“大二踢脚”、“小二踢脚”和“麻雷子”,就要划分在“炮”类里了。
    这三样东西由于威力巨大,基本上是脱离孩子娱乐的范畴,专属大人钟爱的种类了。
    “大二踢脚”的价格是五分钱一头。
    小二踢的个头虽然比大二踢脚要小一些,响声也没有“大二踢脚”那么大,但它价格比较便宜,在商店的售价是七分钱两头。
    不过声音最响,个头最大,价格也最贵的,还属是“麻雷子”。
    这种“炮”售价五毛,十响一“挂”,俗称“十响一麻雷”。
    它的药筒使用不少麻纤维来捆扎,因为装药量大,所以燃放起来声音也特别的响。
    而且还能看到明显的闪光,感受到明显的余震回音。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xslb.net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