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篡蒙:我岳父是成吉思汗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179章 今日教宋国做人(第1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1226年六月,赵朔从陕西延州出兵,攻入京兆府路。其后,连取京兆府路、庆阳路、凤翔路、临洮路,将金国控制的陕西地区全部攻占。此时,已经十一月了。
    王檝从出使宋国再回来,又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。
    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,赵朔主要做了三件事。
    其一,以二十余万大军为依托,在陕西实行均田制和府兵制。
    其二,以王阿驴、樊乔的砲兵部队为基准,组建自己的砲军。
    原本赵朔主要是用工兵营修建抛石车,战时以辅助部队配合工兵营操控抛石车,对敌军的坚城进行攻打。
    但很显然,王阿驴和樊乔组建的砲兵部队更专业,效果也更好。
    王阿驴砲兵部队的总人数为五千人,在凤翔之战中损失了七八百。赵朔从工兵营调了一些人过来,补足了五千之数。
    另外,赵朔又给这支砲兵部队补充了三千骡马,提升他们的机动能力。
    其三,赵朔抽调优秀府兵,将攻入陕西的八旗各万户补足万人之数。
    另外,赵朔还组建了一个汉军正黄旗第二万户。
    这个万户暂定的万户长却不是汉人,而是一个汪古部人,其名叫汪世显。
    汪古部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归顺成吉思汗了,但那并不意味着所有汪古人都在蒙古这边。
    汪世显的先祖因为对金国有功,被迁到了巩州。
    巩州在后世属于甘肃,在这个时代却是属于陕西。
    汪家世代在陕西为军官,以汉姓“汪”为自己的姓氏,生活习惯也与汉人无异。
    汪世显也是个纯粹的汉名。
    他治军严整,麾下有三千精兵,驻军巩昌。如果历史正常展的话,汪世显会在蒙古军攻入陕西时投降,并在蒙古攻打南宋的历次战争中屡立战功,成为这个时代数得着的名将。
    赵朔改变了历史,汪世显自然就成了赵朔攻占陕西的收获之一。
    赵朔以汪世显本部的三千精兵,陕西金国降军最悍勇敢战的三千军,以及抽调的四千优秀府兵,组成了汉军正黄旗第二万户。
    毫无疑问,这个万户是汉军八旗中战力最差的。
    汪世显的功劳也不够当万户。
    所以,汪世显万户的头衔前面,还有一个“代”字。只有他将这个汉军正黄旗第二万户带好了,并且立下足够的战功,才能将这个“代”字去掉。
    所以,赵朔麾下大将中,最渴望着战争的,练兵最狠的,以及最盼望着南宋拒绝借道的,都非汪世显莫属。
    王檝带回的消息,真是让汪世显欣喜若狂。
    赵朔对宋国拒绝借道的态度,也早就有所预料
    王檝回来之后,赵朔马上颁布了一个《告宋国军民百姓书》,并且命黑冰台务必将这《告宋国军民百姓书》,传遍宋国各地,尤其是四川和湖北。
    在这份《告宋国军民百姓书》里,赵朔先是写了宋国和金国的世仇,比如靖康之耻,比如“北失南补”,以及宋国皇帝对金国皇帝“称臣”、“称叔”“称伯”等屈辱的过往。
    然后,赵朔指责大宋皇帝赵昀,忘了宋金血仇,做起了女真人的走狗,实在是数典忘祖、毫无廉耻之辈,不配做这个大宋皇帝。
    最后,赵朔宣布了此次入宋国借道的政策:沿途所有城池,只要供给粮草,赵朔的大军就秋毫无犯。
    如果不提供粮草,甚至向赵朔大军主动起攻击,哪怕只要一支箭,城破之后。该城所有守军处斩。但是该城的百姓无辜,只要不参与守城,赵朔的大军就不会伤害他们。
    另外,赵朔麾下的官兵与宋国的百姓进行交易者,必须买卖公平。但凡掠夺百姓者,一律斩。
    很显然,赵朔这次借道宋国,比起之前的历次战争来,手段要仁慈许多。
    很简单的道理,宋军野战的能力一般,但守城的本事可相当不一般。光一个钓鱼城,就守了二十年。
    如果守军都坚决抵抗,赵朔还不如硬刚金国的潼关防线呢。
    所以,他要最大程度的减轻守军的抵抗意志。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xslb.net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