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清妖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八十六章 能打招呼吗(第1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大学士是读书人这辈子能够享受到的最高荣誉,乾隆朝大学士有“三殿三阁”之说。&1t;p
    保和殿、文华殿、武英殿加文渊阁、东阁、体仁阁。&1t;p
    能成为这三殿三阁大学士的,基本上都能称中堂大人,读书人这辈子的天花板存在。&1t;p
    紫光阁则是乾隆老太爷专门存放为国捐躯有功之臣画像的地方,跟汉代的云阁、唐代的凌烟阁差不多。&1t;p
    “三殿三阁”又以保和殿最贵,只原保和殿大学士傅恒死后,该殿大学士不再授予官员,如此一来形成“二殿三阁”格局,文华殿成了最贵大学士。&1t;p
    赵安提出“生入文华殿、死入紫光阁”的口号,表面是以此激励学生努力读书,在科举道路上越走越远,最终成为越前人的存在,光宗耀祖同时也为大清奉献一生。&1t;p
    实则就是变相的将马屁艺术上升到一个高到不能再高的高度,从而引起上司重视。&1t;p
    这个上司也包括老太爷。&1t;p
    赵安现在的品级跟老太爷也就差了十二级。&1t;p
    说多不多,说少也不少,努努力还是能缩短双方差距的。&1t;p
    在此之前,各地官学可能也有一些激励学子的标语口号存在,但哪句标语口号有赵安提出的这般响亮,这般动人心魄,这般振聋聩,这般直击灵魂深处,这般忠孝无双?&1t;p
    没有,肯定没有。&1t;p
    没有比赵安更不要脸的学官了。&1t;p
    别地的教授、教谕那都是经过正统教育在科举场上杀出来的举人老爷,再怎么想进步也得顾及一下最基本的脸面,不能被官场笑话是个马屁精。&1t;p
    摊上这污点,一辈子都抬不起头。&1t;p
    赵安在乎这?&1t;p
    老太爷都不在乎,他在乎个屁!&1t;p
    大清开国以来就没有捐监的童生当府教育局长的先例。&1t;p
    你老太爷都不要脸了,赵安要脸这不就是跟老太爷唱反调么。&1t;p
    既然是大清教育界的独一份,当然就得继续标新立异,沿着这条成功的道路毅无反顾走到底。&1t;p
    这句口号也给赵安带来一个直接好处,那就是他在扬州府学做的一切大胆尝试都不容质疑。&1t;p
    因为,赵教授主打一个忠字在心头。&1t;p
    任何对赵教授的质疑都是对老太爷的质疑,都是对“生入文华殿、死入紫光阁”这一伟大口号的质疑。&1t;p
    当天学庙的墙壁就被石灰水刷上了大大的“生入文华殿、死入紫光阁”的口号。&1t;p
    配上学庙正前方那根三尺高竹竿挂着的府试倒计时牌子,效果一下就来了。&1t;p
    不说有多大效果,起码备战府试的学生们在看到学庙口号那一刻,无一不是触动心灵,思想觉悟乃至个人品德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升华。&1t;p
    赵校长这边也升华了。&1t;p
    桌上那份官员子弟就读名单让他大大升华。&1t;p
    于府学就读的官员子弟比例其实不太高,只有48人,约占学生总数的八分之一。&1t;p
    根据含权量,赵安将学生家长分成了三类。&1t;p
    第一类,就是实权官,也就是通常说的正印官。&1t;p
    共四人。&1t;p
    品级最高的是正四品的淮扬盐海道乔巴山大人。&1t;p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xslb.net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