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我在现代留过学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四十七章 耆英会(第2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家和万事兴他沉吟着咀嚼着,然后赞叹道:陛下真乃圣哲天子!
    只是
    陛下既然知道这个道理,为何却只相信王安石和王安石提拔起来的那些新法小人?
    任由他们祸乱国家,破坏祖宗制度?!
    司马光在心中摇着头。
    然后,他就看着范祖禹,问道:纯甫以为,汴京来的消息,可信否?
    范祖禹自然知道,司马光指的是什么?
    那位春宫元良,大宋如今的皇太子殿下的种种传说!
    若是在今日之前,范祖禹大概会摇头。
    汴京传来的消息,都是些什么啊?
    八岁的皇子,日抄佛经两卷,送天子御前祈祷。
    不止如此,这个皇子对于礼法,还分得清楚!
    为父祈祷之余,还知道要给太母祈祷万寿,母后祝祷千秋,祈佑母妃长乐!
    这就真的是有些过了。
    八岁的孩子,哪来的这样的行动力和执行力?又哪来这样的认知和见识?
    不过,这并不妨碍,洛阳众人在得到消息后,立刻就开始写贺表。
    天家嘛,不都是这样好面子?!
    既然天家想吹,那么大臣自然不会扫兴!
    可是,汴京来的消息,越来越夸张。
    皇子笃礼好学,年仅八岁,便已通《论语》《孝经》,仁圣之言,随口而出,圣人教诲,铭记于心。
    他甚至开始向太母求学!
    太母赐春秋之义,皇子读而通之,谨奏太母:若郑伯擒而不杀,以仁义礼法诫于段叔,则段叔将何以对郑伯?
    消息传到洛阳,所有人都是张大了嘴巴,然后接着回去写贺表。
    太后想要捧自己的皇孙,想要让皇孙在天下人面前的形象光鲜亮丽。
    可以理解!可以理解!
    范祖禹随司马光修资治通鉴,手中史料,车载斗量。
    相似的例子,史书上不知道有多少。
    比这更夸张更离奇的事情都有。
    左右无非是当政者为了粉饰自身而刻意制造出来的虚妄。
    旁的不提,本朝的天书事件,就是人尽皆知,士大夫皆以为耻。
    哪怕天家现在也是能不提就不提。
    但,今日从汴京传来的消息,却委实是叫人深思。
    皇子不,现在应该是皇太子殿下了。
    这位殿下,移殿御前后,表现出了叫人惊讶的智慧。
    特别是,面对宰臣询问时,能够条理分明的说清楚他個人的意见,同时还没有逾越任何礼法。
    假如汴京那边的消息,确实不虚。
    那么范祖禹,就不得不回过头去审视之前那些被他认为是皇宫大内的太后皇后,为了粉饰皇子而特意放出来的种种美化事迹。
    他不得不去想——万一万一,那些事情真的是皇子个人做的。
    那么,如今洛阳城中,元老贤达们,对于那位大宋元良殿下的一切揣测和想定,都得推翻重来。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xslb.net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